金羿獎評委趙健,設計教育的清醒者
“嚴格地講,設計不是某一個人群獨有的專業,而是文明社會每個人應該具有的素質,設計不等于畫圖標設計,這個世界在文明社會里,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設計的素質,只是表達方式、應用的手段、程度、強度不一樣。因為設計讓人類社會的每一個環節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率。”
——趙健
翻開歷史大事記,不難發現,在改革開放最初的十年,中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社會百廢待興,經濟、文化、藝術無一不在“蠢蠢欲動”。
如果把視角從國家放回到個人,1987年,時值32歲的年輕教師趙健從見習助教破格晉升為四川最年輕的副教授,2年后趙健調入廣州美術學院,5年后,由副教授破格晉升為當時廣州美術學院最年輕的教授……
如今他已邁入花甲之年,卸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的職務,但他對中國設計的責任感,并未因為退休而停滯:他依然投身擔任行業大獎金羿獎的評委,面對歷史滾滾洪流,這位對設計教育事業充滿著熱忱的年輕知識分子,用一生為中國設計浪潮增添了一層理想與信念的底色。(采訪/撰文 吳焰超)
趙健接受網易記者采訪
轉型丨設計應伴隨與驅動產業升級
當下設計行業被提及最多的概念是“設計驅動產業升級”,無論是金羿獎還是國際名家具展,都是圍繞與踐行這一核心思想。趙健認為,除了驅動還應有伴隨,對企業而言,設計還要與最成熟的技術、最穩定的材料來源進行搭配,使成本越來越低、利潤越來越高,因此,設計應該驅動或者伴隨產業進行調整。
也就是說,過去產品設計主要是設計造型,而今天設計還要學會搭樂高玩具,就是搭配出各種東西來,設計驅動方式應該從過去的改變造型款式到今天的混搭造型、重組造型,這是一方面。
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到現實情況,在工廠里面,設計驅動產業升級,要跨車間、跨流水線、跨企業的尋找新的組合方式,利益均沾,實現雙贏;在展覽平臺,設計要驅動名家具展場的重新組合;設計要驅動家具的營銷渠道、專賣店新概念的形成。
“今天設計驅動是用新的理念盤活已有的東西,而不是除舊,這才叫設計驅動。 正因為這樣,現在的設計師創新要學會當導演,過去我們只管企業的產品線,今天要管新的消費趨勢。嚴格講,要從零開始創造一個誰都沒見過的東西,可能性是沒有的。今天創新的發展就是變著法子去改變人們之間的關系。”
寄望丨行業大獎需要集約平臺
眾所周知,中國家具發展之迅猛,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家具發展大國都不可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展會平臺還是家具制造商,以及家具營銷環節,都希望能夠建立家具品牌。但是,目前家具的消費品牌其實并沒有建立,消費者對于品牌的粘度、忠誠度不夠,品牌仍是行業品牌。
在這種前提下,讓14億消費來票選一個好家具獲獎是不現實的,如果嚴肅地回答行業需要什么樣的獎項?第一,要由營銷的數據說話;第二,這個獎要由中間方說了算。家具獎項的歸屬應該是掌握數據的人說了算,掌握輿論的人說了算。
而名家具作為一個行業平臺,其主業既不生產家具,也不是賣家具,嚴格來講,就是處于行業的中間點,這個平臺,既掌握了數據,也掌握了比較準確的輿論資源。
“到底有多少展覽能夠堅持20年呢?名家具做到了。名家具這三個字,是20年的積淀,是一個圖騰,一個服務,一個信物。我甚至覺得名家具等于厚街家具,等于東莞家具,等于珠三角家具,所以這個平臺的品牌活動、品牌獎項,應該盡最大可能以集約的形式來用好。”
趙健同時建議,家具獎項從專業角度設置,最好能夠反應家具業態的兩大分類。第一個分類是使用用途的分類,第二個分類是推動技術進步的分類。
方向丨設計的標準應根據不同群體而制定
關于設計未來應該如何發展?趙健提出了這樣的見解:設計不是單一的、一成不變的,設計的標準不應由行業來規定,而應隨著科技進步而進步,還應針對不同需求群體,制定多重標準。
而當下,最受關注的群體是年輕人和老年人,這是兩個相對比較對立的年齡階層,對于設計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那么,設計對此應該如何去思考?對于這個問題,趙健認為首先是用途不同、思維不同,適老化的設計滿足老人一勞永逸的思維,而年輕的設計則更應該向快消品靠攏。
適老化的設計是可以在價格上適當地有所起伏的設計,給年輕人設計一定是越便宜越好。年輕人的消費思維,想的是今后還要換的,年輕人的家具跟年輕人對今天快消產品的概念應該是一脈相承的。比如快消產品優衣庫、H&M、ZARA等等,這些產品說白了就是花錢不心疼、扔掉不心疼,用起來很爽。
對于年輕人的家具,應該是綜合的、多用途的,因為年輕人家具很難區分出哪個是餐桌、哪個是辦公桌、哪個是電腦桌,它一定是多用途的。還有一點是心理需要,盡管年輕人是一次性消費,但要給他們提供多種選擇。
老年人的家具,功能化的設計最重要。功能又可以細分成兩大類:精神功能、使用功能。精神功能講得更多的是老人更注重自己的身份德高望重,是前輩,得有尊嚴,得有面子。從使用功能設計來說,老年人家具應該要依據幾個系統:一是要依據人體工學系統,二是要依據健康養老系統,三是要尊崇醫療和安全。換句話說,給老年人做的設計跟造型無關,跟使用行為相關。
未來丨設計師的工具將是科學與技術
作為中國設計的先行者以及時代的縮影,趙健不僅親歷了中國設計的時代變化,同時也推進了中國設計的演進。
對于設計,他也有清醒而獨到的認知,并將這三十年概括為以下七個過程:
首先,從消費單一到消費需求多樣化的轉變;
第二,從模仿到改良的過程;
第三,從只對產品到考慮使用的過程;
第四,從設計一勞永逸到設計更新演進的過程;
第五,從設計為風格到設計為使用的過程;
第六,設計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到設計是為多數人服務的過程;
第七,設計是創意到設計是利用技術跟科學的過程。
趙健還認為,設計一定離狹義的藝術越來越遠,而與美感以及對時代的領悟力、對時尚的接受力、對科技的認同、對多元世界的擁抱有關。這個廣大的領域根據需要的不同,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亦不同,而這種不同就造成了家具世界的千變萬化。
家具設計當中比較極端的科學化、精致化、有專屬功能的,例如飛機駕駛員的椅子、跑車駕駛艙的椅子以及醫院的手術床,這一類家具跟使用者之間的關系是精密的、科學的、專一功能的,這是一個極端。這些產品,相對來講離科技近、離文化遠。另外一方面,日常的沙發,則離科技遠、離文化近。
中國設計也在加強關注物聯網、大數據、生命科學等諸多科技前沿領域。然而,科技對于家具的作用力一定不僅僅在于透過科技手段讓家具造型發生科學的變化,還有更多深層的作用,比如用科技的方式去了解、歸納人對家具需求的變化;選擇更加經濟合理的材料;尋找還沒有被現在家具品類所覆蓋的人群的生活空間;通過科技手段來重組重塑家具營銷的模型和模式;同時,通過科技的手段,使家居搭配變得更加多元、更加靈活、更加精準、更加合理。
采訪手記:
和想象中的嚴肅不同,趙健老師的坦誠、風趣、自謙與清醒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談及趙健終身的事業——設計教育。他說,“今天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僅僅是學校,還有社會、網絡。今天這個時代獲取能力比獲取知識重要。”
“先學做人,再事丹青” 這是趙健從一直踐行的八字箴言,這不僅是廣州美術學院的校訓,更是他的行事準則。
作為一名設計教育工作者,趙健首先考慮的不是技法不是專業,而是對待社會的善意之心,并能夠敏感直面這個世界產生的不夠完善的問題;其次,一切都應為他人著想;再次,了解自身的工作目標,是為解決問題而工作;最后,工作跟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盡可能簡潔的,而不是節外生枝的、夸張的、奢侈的、臃腫的、繁復的。
這是一個設計師的基本準則,也是一位師者對學生的寄望,希望未來,中國有越來越多善意的設計。
關于趙健:
趙健
趙健、二級教授,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上海大學博導、澳門科技大學博導。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高教學會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設計委員會主任、廣州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
2010廣州亞運會整體視覺形象及景觀系統設計專家組組長、2011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整體視覺形象系統設計專家組組長、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展覽展示專家組成員。
-
2021/12/30
-
2021/12/25
-
2021/12/21

- 愛華仕斬獲“2021年度中國廚衛行業年度智能
- 回首2021,迎戰2022 彩虹線開啟新征程!
- 福臨板材|福滿2021,圓夢2022
- 美特照明:2022年照明新趨勢,經銷商如何做大
- 會自己“洗澡”的集成灶,帥康自動清洗集成灶
- 帶你設計一款功能多變,簡單實用的休閑露臺陽
- 世紀豪門吊頂:破防了!原來顏值+實力=H20
- 裝修木門選的好,噪音統統沒煩惱
- 寒潮來了,有淋浴房洗澡更保暖舒服
- 元旦特輯:歐意電器述說生活的點滴與美好
- “中國十大品牌”獲獎名單出爐,賽戈水漆榮耀
- 2021值得消費大賞 凱迪仕智能鎖榮摘兩項桂冠
- 益恩家居:新年新氣象,愛自己從好好睡覺開始
- 元旦伊始:健康新生活,從精格管道直飲水開始
- 喜迎元旦|新年新燈飾 箔晶智能照明讓酒店暖
- 吉美幫的2021 “專精特新” 深耕屋面防水體
- Aqara攜手京東成立燈光設計聯盟 打造燈飾照
- 年底廚房煥新顏,如何選擇廚電?好太太智能來
- 全鋁家具全屋莫蘭迪色系,這款美式輕奢范贏鄰
- 順趨勢·筑鳳巢·贏未來 鳳梧居門窗2021年會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