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用設計讓西方人看懂中國文化
他的作品不僅有明顯的中國元素,而且還有很濃厚的國際化的設計表達成分;他將中西文化巧妙融入設計作品,通過作品“翻譯”讓西方人看懂中國文化;他的作品不僅表達了中國人的審美,而且符合西方人的審美——他就是中國知名青年設計師楊超,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立志要做一個有民族文化、民族設計的自信心的國際化設計師。
楊超,芬蘭阿爾托大學藝術、設計與建筑學院設計學在讀博士,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ico-D)會員,美國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ADC)會員,波蘭奧斯維辛政治海報雙年展評委(首個華人評委)、2015、2016、2017意大利A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評委。曾獲德國DAAD藝術家獎學金、德國紅點設計獎、意大利A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金獎、美國洛杉磯IDA國際設計獎金獎等國際國內各類大獎120余件。
用設計將中國文化“翻譯”給西方人
楊超在德國學習了一年半,期間得到了布倫瑞克美術學院、奧芬巴赫設計學院教授的精心指導。留德設計求學讓他對“什么是設計”有了新的思考,同時,他也開始思考一個命題: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國元素如何能以當代設計的語言和手法來進行“翻譯”,讓西方人能夠理解并認同和接受中國的文化。“在德國,我進行過兩場設計演講,講解了自己的設計作品,這些作品很多都是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楊超說,通過演講發現西方人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而他的設計恰是將中國文化進行“翻譯”,以使他們能夠看得懂,并產生興趣,從而堅定了他做一個國際化設計師的目標。
近兩年,楊超的創作方向開始專注于品牌形象的國際化設計,并且注重將中國元素融入設計當中,并以當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手法來表達,這其實是一種“翻譯”,讓更多不懂中國文化的人能夠理解中國的文化,從而接受中國的品牌或產品及其理念。
中歐設計教育有著較大的區別
楊超說,中國的設計教育和歐洲有著較大的區別,中國學生更多的是在課堂上期待老師能夠灌輸給他們知識,所以大多是等著老師來講授,但是事實上有些設計老師本身就缺乏實踐經驗,例如老師上標志設計課、上VI設計課程,他們自己都沒有為企業做過標志和VI的設計,沒談過客戶,沒有設計經驗,只能重復的講著上一年的書本知識,更談不上把國際一線的設計知識教給學生。
而歐洲恰恰相反,第一天的課堂上老師幾乎不講概念知識,學生也很積極,每個學生都會表達“我想做什么”“打算怎么做”,并與老師、同學們熱烈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提高。歐洲的設計院校要求老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在課堂上可以隨時把自己做過的設計案例調出來講解分析。有時候給學生的作業就是來自于企業的設計項目。在歐洲的設計院校,老師如果沒有設計實踐經驗的話,那么不會有學生選他的課,可以想象后果將會是什么樣。
當然,國內也有些藝術院校做的很好,將設計教學與產業相結合,學生從中得到實際鍛煉,產業發展也得到提升。
將中國元素與國際化設計融為一體
楊超的很多設計作品當中都有明顯的中國元素,并且不光只是中國元素,它們還有國際化的設計表達成分。由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東西方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審美法則,但審美卻有很多共同之處。在楊超的博士設計研究里面,有一部分研究工作就是尋找東西方審美共存體現在視覺傳達設計上的應用,這能夠幫助我們的設計作品實現既表達了中國人的審美,又符合西方人的審美。
“試想,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去為一個打算走國際市場的中國品牌做視覺傳達設計,那么這個品牌是不是既傳達了中國文化精神,同時又能夠更加容易的被西方消費者接受呢?”楊超說。
景德鎮給了我創作的源泉和發揮的舞臺
“景德鎮這個城市看上去破破舊舊的,但當你仔細去觀察和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有很深的文化內涵,這很吸引我,我相信在中國像景德鎮這樣的城市一定非常多。”楊超說 自2007年開始,他在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任教一待就是9年,已經跟這座城市有了非常深的感情。這9年時間,楊超創作了很多海報、圖形、標志、書籍、陶瓷作品等,這些作品都是以陶瓷文化為背景。所以我要感激這座城市給了我創作的源泉和發揮的舞臺。
楊超說,在景德鎮的9年時間,他把陶瓷文化設計這個題材越做越深,正因為有景德鎮作為背景,所以才有今天能逐漸走向國際設計的舞臺的他。“我也要感激一些人在我設計起步階段給過我重要的機會和指引,他們是我一生應該感恩的人。”
2016年6月,楊超與景德鎮陶瓷學院的服務期屆滿,離開學校,離開景德鎮。“今后可能會到其他城市發展,然而我依然會關注景德鎮的陶瓷文化,不斷地尋找它與自己作品的契合點。”楊超說。
設計師要有民族文化和民族設計的自信心
“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逐漸頻繁,中國產品和品牌也逐漸走向世界。整個國家都開始關注生活品質、注重設計。”楊超說,“我們的設計正處在一個較快的發展階段,盡管這個階段會出現一些問題,如設計的原創性等,但總體的趨勢是好的。作為設計師,我們應該有民族文化、民族設計的自信心。”
楊超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做一個國際化的設計師,在關注中國元素的同時,關注當下國際設計和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勢。“做設計是很件辛苦的事情,雖然自己并不是一個設計上有很多天賦的人,完全靠辛苦付出和執著信念。也許是因為我的運氣還好,處處得到大家的幫助和提攜,所以我才能夠有今天這樣的一點兒小小的成績。辛苦的同時,我也感到設計的人生是快樂的,所以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楊超說。
-
2021/12/30
-
2021/12/25
-
2021/12/21

- 愛華仕斬獲“2021年度中國廚衛行業年度智能
- 回首2021,迎戰2022 彩虹線開啟新征程!
- 福臨板材|福滿2021,圓夢2022
- 美特照明:2022年照明新趨勢,經銷商如何做大
- 會自己“洗澡”的集成灶,帥康自動清洗集成灶
- 帶你設計一款功能多變,簡單實用的休閑露臺陽
- 世紀豪門吊頂:破防了!原來顏值+實力=H20
- 裝修木門選的好,噪音統統沒煩惱
- 寒潮來了,有淋浴房洗澡更保暖舒服
- 元旦特輯:歐意電器述說生活的點滴與美好
- “中國十大品牌”獲獎名單出爐,賽戈水漆榮耀
- 2021值得消費大賞 凱迪仕智能鎖榮摘兩項桂冠
- 益恩家居:新年新氣象,愛自己從好好睡覺開始
- 元旦伊始:健康新生活,從精格管道直飲水開始
- 喜迎元旦|新年新燈飾 箔晶智能照明讓酒店暖
- 吉美幫的2021 “專精特新” 深耕屋面防水體
- Aqara攜手京東成立燈光設計聯盟 打造燈飾照
- 年底廚房煥新顏,如何選擇廚電?好太太智能來
- 全鋁家具全屋莫蘭迪色系,這款美式輕奢范贏鄰
- 順趨勢·筑鳳巢·贏未來 鳳梧居門窗2021年會隆
